微信公众号
邮箱 办公平台
252016/01

宁波市政集团杭甬高速互通立交12日开门迎客

发布者:王 伟 刘 薇 浏览次数:2452 次

     从杭甬高速公路由西往东驱车驶向宁波主城区,在与机场高架相接的地方,一座崭新的互通立交赫然映入眼帘。气势恢宏的“马踏飞燕”雕塑和颇具宁波元素的收费站就象两件精美的艺术品,惹得过往的客人啧啧称赞;收费站前后的10多条匝道和辅道桥又像一双双伸展的手臂,友好地迎送四方宾朋。这就是杭甬高速互通立交——杭甬高速新出入口、宁波的西大门——宁波市政集团历经三年倾力打造的又一精品工程。
精心组织 精细化理念深入人心
    作为宁波市政集团承建的项目中综合性最强的一个工程,杭甬高速互通立交工程几乎涵盖了市政、交通、土建等工程建设的所有内容,这对整个项目团队的前瞻意识和计划布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开工之初,项目部就非常注重对作业人员精细化管理意识的灌输与培养:大力宣传精细化规范化施工,通过技能培训、技术比武等手段提高项目管理及施工水平;结合以往经验,编制了沥青、伸缩逢等四个方面的《精细化施工操作手册》,为一线技术工人提供了明确规范的文本。在工程钻孔桩施工阶段,针对地质条件中砂层厚度达5-8米的特点,把泥浆的比重提高至1.10~1.13;针对钻孔桩施工的几个控制要点,要求现场技术人员制作表格,定期监测,保证工程桩基整体合格率达99%。在沥青混凝土施工之前,工程技术人员根据项目开通后重车多、车流量大、坡度大等特点,提出沥青混凝土中增加抗车辙剂的建议,增加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来保证营运后路面的平整。
    精心组织,还需要整个项目管理团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顾大体、识大局的奉献精神:项目负责人刘薇在接到父亲病危通知时,沉思良久后依然选择继续坚守工作岗位,直到父亲过世前一天才赶回老家,没来得及跟父亲说上最后一句话;交通工区主施工员胡云桦35个月只回了6趟家,女儿视他为陌生人;安全员老夏经过一个夏天的暴晒,全身乌黑,外孙女嫌弃他,说不喜欢外公到学校去接她;还有好多85后、90后,他们没有双休,没有朝九晚五,没有时间谈恋爱,一个个都变成了大龄青年……正是这份责任和奉献精神,撑起了他们的工作意志,也撑起了这个项目。
精益求精 精细化操作初见成效
    有了精细化意识的引领,施工中关注细节、关注质量、关注效果正慢慢变成大家的共识。
    收费大棚是宁波的“脸面”,为了呈现最佳的视觉效果,罩棚上的“宁波”两字字体材料选用了经久耐用、年久不易褪色的钛合金材料;收费大棚内的铝格栅吊顶由设计的20里面调整为10厘米,挡住了吊顶上方错综复杂的管线、钢梁和排水沟,形成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为了每个进出宁波的人近距离看收费岛的样子时不会产生漫反射,项目部要求工人们完全按照家庭装修的要求来保证岛体的棱角分明和岛面的平整光滑,避免表面细微的凹凸不平。
    高速北侧转盘绿地中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马踏飞燕”雕塑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雕塑主体由紫铜锻造的铜马和地球、花岗岩饰面的烽火台和基座四部分组成,其中基座高5.9米,烽火台高6.7米,地球造型直径7米,马高6.85米。烽火台和基座上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图形”徽标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宁波”字样。项目部本着细节出精品、细节出美学的态度,考察了多家专业雕塑厂家,最后选择了曾经为香港大屿山佛像做过雕刻的能工巧匠负责本次雕塑的雕刻任务。为了让这座雕塑更精美、更有意义,在制作过程中,建设者们对马匹的铸造材料、马蹄的造型式样进行了反复探讨,并对地球仪上台湾岛和钓鱼岛的图标以及吊装过程中马头的朝向问题,征求各方意见。
    崭新的宁波西大门已经开通,今后宁波市民们可以直接从这个新出入口驶入杭甬高速,与原杭甬高速出口相衔接的环城西路也将越来越通畅。